7月13日,工信部、中央网信办、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《5G应用“扬帆”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,给未来三年内的5G发展定下“KPI”。
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到2023年,我国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%,用户数超过5.6亿,同时着力打通5G应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供应链,推进15个行业的5G应用,通过三年时间初步形成5G创新应用体系,加快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。
商用普及:
个人用户突破5.6亿
《行动计划》以2023年为节点,针对个人用户普及、重点领域应用、基础支撑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,要求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,5G应用“扬帆远航”的局面逐步形成。
“以前像3G、4G的发展,在指标、业务方面,政府都是没有具体要求的。5G这是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,对未来网络建设、用户量、基站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业务和指标。有目标就意味着过三年就会有考核,这对于5G更快更好发展来说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。”智能互联网专家项立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。
近年来,国家层面多次发文加快5G建设。2020年3月,工信部发布《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》,在推进5G网络建设部署、丰富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意见。今年以来,新疆、湖北、江西等地也陆续出台了加快5G建设的相关意见或工作要点。此次的《行动计划》在之前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细化。
在用户数量方面,《行动计划》提出了2023年超过5.6亿的“小目标”。截至2021年5月底,三大运营商的5G用户人数分别是2.22亿(移动)、1.24亿(电信)以及1.06亿(联通)。国内的5G总用户已经突破了4.5亿,近1/3的人开始选择5G套餐。
目前,三大运营商5G用户每月增加量在2000万左右,业界普遍认为,在2023年到达5.6亿难度应该并不很大。
不过通信高级工程师杨波也提到,目前5G特有的业务还在初期,尤其是to C的移动互联网应用,目前尚未出现颠覆性的5G价值应用,因此这也是无法驱动5G快速大规模商用的原因之一。“像直播、短视频应用的出现直接驱动了4G的大规模商用,5G在to C真正大规模商用,还需要等待5G的VR、AR、云游戏等应用大规模成熟才行。因此今年在应用体验上4G也就是比5G慢一点而已,不存在非用5G不可。”杨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。
此外,基础支撑能力增强也是5G用户提升的关键因素。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到2023年,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18个,建成超过30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。建设一批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,面向应用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力进一步增强。5G应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,打造10-20个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,树立3-5个区域示范标杆,与5G应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。
赋能百业:
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超35%
除了方便个人用户,5G最大的意义在于服务实体经济,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。在杨波看来,“5G的真正商用价值是基于5G支撑工业和行业的信息化革命”。
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信通院”)发布的《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(2020年)》,2020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8109亿元,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1897亿元,间接带动总产出约2.1万亿元,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7606亿元。
信通院预测,到2025年,5G可拉动电信运营商网络投资约1.2万亿元,带来的信息消费规模累计将超过8.3万亿元,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累计约10.1万亿元。
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到2023年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%。电力、采矿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。5G+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,促进农业水利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。
“其实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超过35%,这个目标的完成还是有点难度的。因为这不像是用户、基站建设掌握在主要运营商手里。对于工业企业来说,5G应用的目的就是能够实际提高效率,或者降低成本、提升能力。因此还是需要很多方面来推动的。”项立刚谈道。
在赋能5G应用重点领域方面,《行动计划》列举了15项具体领域,包括 5G+车联网、5G+智慧物流、5G+智能采矿等各行各业,并逐一提出可突破的场景。
如智慧城市领域,《行动计划》提出可加大超高清视频监控、巡逻机器人、智慧警用终端、智慧应急终端等产品在城市安防、应急管理方面的应用,建设实时精准的安全防控体系。加快智慧表计等产品在市政管理、环境监测等领域部署,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,提高城市感知能力;推动5G技术在基于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创新应用,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。
在诸多领域之中,哪些最适合5G应用率先突破?项立刚认为:“一是生产环境比较恶劣的场景,5G应用能够很好地代替人力,比如智能采矿的应用;在能够显著降低人力成本的领域,5G应用也很受欢迎;此外,能够显著提升能力的场景也是5G应用能够快速突破的,如智慧工厂中,可能有几千个节点需要控制,人力控制的话存在安全隐患,而5G应用后能够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。”
融合发展:
形成百种以上解决方案
值得关注的是,《行动计划》将融合发展提到关键位置,提出打造IT(信息技术)、CT(通信技术)、OT(运营技术)深度融合新生态。
中国信通院无线电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峰撰文指出,《行动计划》强调了在推进5G应用工作中,不是单枪匹马,需要多方合作,共同打好“团体赛”。包括跨部门、跨行业、跨领域的融合,产业上下游的融合,产学研用的融合,以及部省之间的融合。
“5G赋能社会数字化发展,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是关键,也是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。”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此前曾表示,5G行业应用落地尚存在诸多挑战。“行业需求千差万别,不仅需要连接能力,还需要更多的差异化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,这些能力与原有协议和系统的兼容问题也不能忽视;传统通信服务收费量纲相对简单,相比之下,5G商业模式创新难度大,全球电信运营商都处在探索中。”
对此,在具体目标中,《行动计划》也提到了5G应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到2023年,跨部门、跨行业、跨领域协同联动的机制初步构建,形成政府部门引导、龙头企业带动、中小企业协同的5G应用融通创新模式。
同时,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,形成100种以上的5G应用解决方案。完成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5G应用标准体系框架,研究30项以上重点行业标准。
(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晨婷)